2006-06-26

輪胎製造

輪胎是何種原料做的? 一般人均認為輪胎是用橡膠做的,這只對了一部分。其實,輪胎是個比您眼睛所看到的還要複雜的東西。輪胎除了橡膠外,尚使用許多其他原料。原料使用除了輪胎構造上的各種橡膠:天然的與合成的。配方組合則包含了一種或多種橡膠,以及產生化學特性的化學物質。當所有這些材料加在一起加以硫化,就會產生一個堅硬及高彈性的物體。 輻射胎製造流程 輻射層輪胎的製造採用很多原料,如色料、化學原料、30幾種不同的橡膠、廉子布、及鋼絲等。 製造程序首先是把基本橡膠、加工油、碳煙、色料、抗氧化物、促進劑、以及多種添加劑混合在一起,這些原料摻合在一個大形的混合槽以高壓和高溫方式不斷地混合攪拌,最後在槽內精鍊出一種高溫黏黑的混合物,而這也就構成了所通稱的踏面膠料。 待膠料冷卻後,可將其切割成好幾種形式。大部份是切割成特定的長條狀以便運送到不同的精鍊機。精鍊機是以兩個巨大的滾輪不斷的滾進膠料,也不斷的摻合各種膠料。以這種方式,不同的膠料分別在精鍊機中粹鍊成型出輪胎的原料如胎邊及胎面等。 另外有一種塗在紗上的液態橡膠,那是做胎體時使用的。而巨大呈卷狀的紗,是有它適用的特定橡膠。在不同的膠料中,配合使用不同的紗。紗則可分為:多元酯、縲瀅、尼龍等,現今的輻射胎則大部份是以多元酯纖維做為胎體的材料。 鋼絲也是基本的輪胎原料。它是以高韌性的鋼絲為骨樑,而用來強化輪胎與輪圈的密合性。將棉紗絲帶纏繞塗了膠的整束鋼絲,再把成束鋼絲纏繞成圓型環圈。塗膠是為了黏性,有了黏性鋼絲才可以和輪胎牢固的結合在一起。 輻射胎是以一或二種的機器分階段做出來的。輪胎的最內層是二層的人造膠,也就是一般通稱的「內襯」。內襯是用來防止漏氣,有了內襯,就不需用內胎。內襯有兩層的結構;主要是位於上方是簾布層。簾布層是用兩條長型的膠料結合而成,用來加強胎唇鋼絲。再加上左右各一的防擦層,顧名思義,那是用來降低輪胎在裝上車時和鋼圈產生磨擦的一層橡膠。 把輪胎送去模子加硫前必需先用成型機,將上述所有的配件組合在它所屬的位置上,讓它有輪胎的形狀。再用機器貼上鋼絲環帶層,以防止輪胎被刺穿和加強胎面的抗壓能力。胎面是最後貼上去的,經過自動成型機的滾筒把所有的配件利用壓力固定,就成了一條生胎。 生胎再經檢查後,便可進行下一步驟的加硫成型。 輪胎是經過加硫來定型和產生胎紋的。加硫時,使用一個很大的熱鐵鑄模,模子上刻有胎面花紋,胎邊則刻有製造廠商、系列名稱、和一些法律規定必需的標示說明。(請參照輪胎的基本知識) 輪胎依不同規格以攝氏300度以上需加硫12-15分鐘。加硫時間完成後,模子打開,輪胎會從模子彈出到前面一條長長的輸送帶,送到成品區以便檢查。不管是有明顯問題的輪胎,或是肉眼也無法查覺的暇疵輪胎,都是會被淘汰掉。這些不良品通常是透過檢查員的眼睛和觸摸,加上專門的儀器檢查出來的。 輪胎檢查不是只有表面破損問題。有些輪胎是從生產線取出,用X光掃瞄,以防止細微不易發現的瑕疵。同時品管技術人員也會固定的抽樣,把輪胎切開,研究它的結構,以及所需的操控性、乘坐性、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如何把原料組合製造成一條輪胎的過程;不論那個細節,基礎都是一樣,也就是, 紗層、鋼絲、和橡膠等這些原料,加上細密的設計工程,和許多不同階段的分工合作,才得以完成。一般要多少錢的輪胎可以用的久一點?輪胎多久就應該要更換?車胎的壽命牽涉到兩個重要的因素,其一是〝時間〞,其二是〝磨耗程度〞。前者是因為橡膠材質隨著所處環境的不同變化、以及時間的變長,就會逐漸變硬、老化、龜裂。檢視輪胎時,目測可以檢查胎紋的深淺之外,也應仔細觀察有無細小的龜裂痕跡,之後,最好用手觸摸,如果摸到有凸起、好像氣泡狀的東西,那就表示該處結構層已經斷了、承受不住胎壓而起泡,此時就應該趕快更換,不然該處是隨時會爆胎的。至於磨耗程度,這更是主導更換的主因,即使使用尚未滿一年,但如果行駛里程多、或是操得太兇,踏面的磨耗已經相當嚴重,胎紋也因而變淺,這就會影響抓地力以及排水性,進而對車輛操駕安全帶來威脅,此時就應該換胎。而磨耗到多少就應該更換呢?除了前述的異常吃胎現象非常嚴重、必須立刻換胎之外,只要是胎紋深度低於1.6mm時,就應該要立刻換胎了!而很多品牌的輪胎,也都會在踏面內事前安置一組特殊的磨耗記號,當踏面磨損到這個記號露出來時,也就是應該要換胎的時候了! 平常應該如何保養輪胎?輪胎基本上是由橡膠所製成的。而具彈性的橡膠,最怕的就是外在環境的變差,所導致橡膠變質。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橡膠變硬、失去彈性,最後引起龜裂,嚴重一些的甚至會有胎塊由踏面上剝落。所以在可能的範圍內,作一些簡單的保養絕對是有好處的。輪胎之所以能夠吸收車輛行駛時來自地面的震動,除了靠裡面的空氣墊子之外,胎邊的扭曲也功不可沒,所以每次洗完車之後,不妨用可以保持橡膠彈性的輪胎臘,將胎邊整個塗抹一遍,讓橡膠滋潤一下,不僅看起來烏黑亮麗美觀,也有實際的保養功效。另外,如果蠻長一段時間不用車,最好能夠想辦法將車輛墊高、讓輪胎離開地面,因為車輛的重輛如果長久壓在一塊固定的位置,會導致這個部位裡的鋼絲層、簾布層因長久受壓而變形,直接影響到輪胎的真圓度,對於行車安全與舒適性都會有影響。輪胎應該要如何對調?由於車身重量並非平均落在四條輪胎上,而且往往是車頭較重,再加上前輪還肩負著轉向的任務,所以前輪的磨耗在正常狀況下,一定會比後輪快速,車廠一般是建議車主每10,000公里進行一次對調,做法很簡單,只要左前/左後、右前/右後單邊互相對調即可,若是車上的備胎乃是全尺碼輪胎、也不妨加入對換的行列,那麼除了將左前/左後輪互相對調之外,請將備胎移至右前輪、右前輪移至右後輪、右後輪則成為備胎休息。1.一般正常正確使用2-3年屬正常2. 換輪胎時.注意製造日期3.要輪胎可以用的久一點.要點在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4.多少錢不是重點.重點在保養及一定時間的互換胎

對稱式及非對稱式輪胎釋疑

symmetrical/asymmetrical(左右對稱/不左右對稱)跟directional/non-directional(單導向/非單導向)不同
內外不對稱的胎都有分左右,只能前後調,且就算拆胎調,還是只能前後調
單導向胎不分左右,但有方向性,所以不拆胎的狀況下只能同一邊前後對調,但若以拆胎的方式就可以做到前後左右對調沒有問題

2006-06-22

civic8的五檔

舉例而言, HONDA C8 和 ALTIS 1.8 實際開的油耗應該差不多的.因為, 同樣1.8引擎, 原廠調校都以省油註稱. 引擎馬力差不多 (140 VS 136),引擎扭力差不多 (17.X VS 17.X)車重差不多 (ALTIS略輕),第1~第3檔齒輪比也差不多,汽車雜誌實測起步加速性, 半斤八兩,市區油耗也差不多.C8 比ALTIS 又多了一個齒輪比更低(0.552)的第5檔, 而這個第5檔,在高速公路時速100, 轉速約1900~2000,太低了,用於省油,但沒加速力. 在一個人開車,輕負載之下,會很省油.造就漂亮的油耗數據(18~20KM/L).可是C8這個太低齒比的第5檔, 在高速公路, 只要載人重負荷之下, 有重拖效應, 車速拉不快,反而耗油.這個現象,在A7 2.0身上也發生. 而且更嚴重.所以, A7 2.0, 不管實測或官方數據,也沒比同級國產車省油.所以, 要C8比其他車省油, 只有開郊外道路或高速公路定速之時, 而且是輕負荷(1人沒開泠氣)的情況.只要重負荷, 就破功了.
----------------------------------------------------------
齒輪比
FOCUS 2.816:1 1.498:1 1.000:1 0.726:1
CIVIC 2.666:1 1.534:1 1.022:1 0.721:1 0.525:1

台灣和美國的汽油辛烷值差異

汽油品質方面, 光和美國比辛烷值號數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因為 台灣地區包含中國石油與台塑石油都是採用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 辛烷值規範, 而美國則採用ON(Octane Number)規範, 所以美國的87差不多 就是台灣的92, 美國的89就差不多是台灣的95, 美國的91則差不多是台灣的98, 這是規範差異造成的數字差異

2006-06-14

抖動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引擎本體無故障的情況下)

1.怠速控制閥髒污

2.火星塞點火不良

3.功率晶體老化漏電

4.空氣流量計故障

5.爆震感知器

6.引擎腳老化

7.進氣歧管漏油漏氣(這個要特別注意)

8.噴射配線

有趣的輪胎討論

1.輪胎是利用轉動變成直線運動的設計,所以他的轉動作功就是為了要作直線運動,當然就會有施予接觸面(就是地面)的正向力,所以輪胎基本上當轉速越高時,可以施給相對面上的力道就越高 這點絕對不是問題,你可以用你的手去摩擦你的褲子看看 當你用比較慢的速度跟比較快的速度,你的手感覺到的力道是否一樣? (這是安老大當年第一個教導我的東西) 另外,事實上整體的車身重量本身也讓輪胎還有一個承受力存在 有些輪胎,再她的原始設計其實就是針對多少重量的車,舉個很極端的例子,P-ZERO很多人給他的評價兩極,馬牌也是,但是咧,問題倍耐力跟馬牌的胎可是雙B的原廠用胎耶,因為雙B的車普遍都夠重,可以直接讓輪胎有更多的正向力道,那很多像是CIVIC的車主,裝了P-ZERO之後滑出去,說很不好用,一個就是車太輕,另外一個就是"開不夠快" 馬牌CSC 2的胎的特別之處也就在此,當你開越快,他越穩 安老大特別跟我講過一個例子,在台北有個開保持捷住白馬山莊的車主(應該是安老大的朋友),他車一開始裝好像是AD07就是再18標就是僅止於一個普普的速度,但是一換CSC2之後馬上就破240還是260在18標同樣路段 (數值其實我也有點忘記,不過可以肯定是換CSC2後可以開比較快的說法) 2.輪胎的滾動,基本上就是一種滑動的摩擦跟滾動的摩擦兩者並存的,不可能只有滑動或只有滾動,很簡單的現象就是輪胎會磨耗(這是滑動摩擦所造成的),即使你在全部都是雨天的環境中行車,輪胎還是一樣會磨耗! 這點請記住,所以單單講輪胎其實是很微妙的東西,因為光是磨耗,每一種輪胎又不一樣,所以跟地面到底是滾動得多還是滑動得多並不一定(有些胎會被講說是用橡膠去換抓地力,就是靠這種滑動的摩擦讓輪胎可以送出更多的力道給地面),所以我ㄧ開始才說這答案並不一定 我們講個簡單的好了,F1有晴天的胎,為什麼還要準備雨胎?F1的乾地胎抓地力明顯比雨胎好,你說雨胎有考慮排水但是乾地胎其實也還是有條紋的也是可以排水,雨胎一樣可以在乾地使用,但是兩者會在乾地上產生差別的原因在於雨胎在乾地上的溫度上升過快,造成衰退的現象,這是材質的差別,不然的話其實規定用雨胎或者有多劃幾條線的乾地胎一樣可以用就好了,F1還可以更省錢些 排水性對於輪胎的影響其實主要是在於水會不會在輪胎跟地面之間產生"水膜",如果會,輪胎就比較容易空轉,但是水膜不是有水就會產生的,前面講的重量,跟速度,跟輪胎的花紋,是決定水膜會不會行程的因素,但這些因素不見得視加成,有時互相牽制,就看設計 雨胎的設計就是主要在"破水膜",這才是他的重點,當然後續的排水溝也很重要,但是有這點設計存在,那雨胎就能在更高的速度下保持輪胎跟地面的接觸而不被水所阻隔,只要輪胎還保持跟原來地面的滾動跟滑動,那麼哪那麼容易打滑咧..... 這就是F1等高階賽車還要堅持有雨胎預備的原因 當然要是你用了破水性能不是頂強的胎,剛好車輛又不能夠產生足夠的下壓力去讓輪胎壓住地面,當然輪胎就比較容易打滑,打滑時候的引擎動力當然是做白工,這個時候才就符合PETER講的耗能,但是不是每台車都會這樣,因為大家配的輪胎都不一樣特性,所以答案還是不一定

950613淡水輪胎9萬保養

中油 sj *3 225*3 = 675

中油ATF*3=300

機油芯 49

空氣芯 89

前後調胎

工資 700$

------------------------------

總計 :1813$

ps.

以前這樣工資只收500,這次竟然收700

看來要跟他說BYE BYE了